字节的助手豆包,已经在污染互联网了

作者:爱用AI搜索的

来源|APPSO(ID:appsolution)

让用户吃石头,给披萨涂胶水,GoogleAI搜索翻车的事情还近在眼前。

号称要颠覆Google的Perplexity,紧接着也出了状况。

AI搜索比起ChatGPT,能联网,引用信源,不那么容易胡说八道了。

但如果,信源本身就是垃圾呢?

AI搜索,已经在引用另一个AI搜索了

“林黛玉倒拔垂杨柳”的梗很多人都听过,最近在重温水浒传,我灵机一动,用中文问Perplexity,“林黛玉的性格和鲁智深的性格有什么相似之处”。

回答得平平无奇,但引用来源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色:字节豆包,抖音旗下的AI助手。

这难道是什么新奇的商战形式吗?点进去发现,内容就是用户和豆包的聊天记录,AI回复得还很八股文。如果质量写得比营销号好就罢了,写成这样是罪加一等。

当我直接在Google搜索同一个问题,豆包又来刷存在感了,并且高居第二,和Perplexity引用的不是同一条,但点进去还是“首先”“其次”打头的废话连篇。

之前TheInformation报道过,Perplexity使用API访问有关Bing和Google搜索排名的数据,这些数据决定了网页的相关性、质量和权威性。

换言之,如果豆包容易被Google搜到,可能也就更容易被Perplexity引用。这就让人好奇了,为什么豆包可以出现在搜索引擎?

等我登录豆包网页版的最新版本,答案出现了,它默认勾选了一个选项:允许分享内容被搜索引擎收录,在搜索结果页显示。现豆包已更新,不是默认勾选,用户可选择。

让用户和AI的聊天记录被索引,豆包似乎是开了先例。Perplexity、天工、秘塔、360AI都可以将聊天记录以链接形式分享,但没有看到类似豆包的选项。

ChatGPT也支持以链接分享对话,但承诺只是用于个人之间的共享,不会出现在互联网的公共搜索结果。

早年的“内容农场”,盗取或拼凑他人文章,快速生产内容,凭借关键词优化、频繁更新等SEO(搜索引擎优化)策略,抢占搜索页面的前排,赚取流量和广告费。

那时候,内容贡献者还是真人,每天生产数篇文章,但现在轮到了AI,复制、粘贴、洗稿、批量产出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。

“林黛玉倒拔垂杨柳”“鲁智深唱葬花吟”本不是事实,说的人多了,权重高了,也就成了AI搜索眼中的事实,引用的信源,是知乎、抖音、简书用户编造出来的有鼻子有眼的故事。

如果信源成了AI,结果只会更加惨烈。想象一下,更多AI生成内容被Google收录,AI搜索参考Google的搜索排名,然后最终呈现在用户面前的,就是AI叠加AI的垃圾结果。

被投喂的人类,只能修炼得更加火眼金睛,从废话里挑出有用的干货。

80分的AI搜索

平心而论,我仍然很喜欢Perplexity等AI搜索产品,它们在ChatGPT之后,再次提高了我的生产力。

人类提出问题,它们搜索、摘要、成文,自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工作流,我们付出更少,但效率更高。

大部分的情况下,AI搜索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。GoogleAI翻车,一部分原因应该是急于推出功能,只顾着提高Reddit在搜索中的权重,没能让AI反思结果是否符合常识。

当我把让GoogleAI搜索翻车的同款问题输入Perplexity,结果就比较让人满意。

关于“人一天吃多少石头”,Perplexity能够准确地找到洋葱新闻的信源,再解释这是胡说八道,不像GoogleAI搜索把洋葱新闻当成圭臬。

还有“披萨的奶酪容易滑落怎么办”,GoogleAI搜索之前建议加点胶水,Perplexity显然更加聪明,先给出一些合理的办法,在我追问能不能加胶水之后,精准地找到了误导GoogleAI搜索的Reddit帖子,说这是在开玩笑。

为了让结果更严谨,Perplexity甚至跑去亚马逊搜索了一番,表示它只搜到各种无毒胶水产品,没说这些胶水能用于食品。

相比Perplexity,Google显然不差在模型能力,而是差在后续的工程和产品化。

AI搜索从原理上来说,是先搜索再总结,比起不联网的聊天机器人幻觉更少,核心技术之一是RAG(检索增强生成)。

RAG结合了信息检索和生成模型,信息检索根据用户查询,从庞大的文档库中找到相关信息;生成模型则将这些检索到的文档作为上下文,生成更加准确和详细的回答。

这里的文档库,可以是传统搜索引擎的索引库,也可以是法律等专有数据库、社交媒体等用户生成内容。

如果网页上充斥着大量AI生成的低质量内容,就会对AI搜索的RAG产生负面影响。

那么,面对气势汹汹的AI生成内容,AI搜索的下半场,可能就是继续比拼模型之外的工程能力,较量数据源质量和搜索能力,包括能不能搜到更多网页,搜到更权威的网页,或者整合财报等专有信息。

现状就是,我们渐渐已经离不开AI搜索,如果说靠关键词和手工打开链接的传统搜索是40分,容易胡说八道的大模型是60分,联网的AI搜索把标准提到了80分。尽管还会出错,但体验过就回不到过去了,不必全然否定。

花样引用信源,AI搜索的商战

除了司空见惯的网页,AI搜索产品们,似乎有一个不约而同的想法:提供多模态的信源。

360AI可以找到视频,秘塔可以找到播客和学术论文,Perplexity可以搜索Reddit和YouTube。

但AI搜索更多是提供一个引子,想要更多的详情内容,还是不能偷懒,要到信源的出处去看。

同时,字节的助手豆包,已经在污染互联网了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,app们正在推出内嵌的AI搜索功能,比如小红书内测的“搜搜薯”、微信读书的“AI问书”,在既有的生态上发掘AI的落地点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它们也是AI搜索产品。

图片来自:小红书@三滴水

2天前横空出世的腾讯元宝app,基于混元大模型,集成AI搜索、AI总结、AI写作等功能,更是一开始就被看好。

因为它坐拥了微信公众号平台、腾讯新闻平台等资源,而公众号算是中文互联网质量较高的内容集合。

比如,输入标题,搜索某篇具体的公众号文章,腾讯元宝可以给出较好的总结,并推荐更多公众号文章。反之,用豆包等AI,抓取的是公众号内容的分发渠道,并且总结得也比较省略。

再结合豆包让AI内容在搜索结果页显示的操作,我们似乎又被提醒了一次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分布情况。

移动互联网时代,不像之前的门户网站时代,app之间彼此孤立,也很难被搜索引擎爬取。比如,输入公众号文章的标题,搜索引擎找不到原文,只能看到分发渠道。

同时,在传统搜索引擎上,广告等干扰项很多、低质量的营销号内容也很多,我们渐渐习惯了,系统看教程上B站,生活琐事提问用小红书,找文章用微信搜一搜。

而在AI搜索产品、AI生成内容越来越多以后,以后可能又出现这样的局面——网页内容越来越良莠不齐,以数量取胜,而高质量的内容一如既往地保持封闭,变成了垂直AI搜索的护城河。

除了大而全的多模态AI搜索,可能也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垂直AI搜索涌现。

比如,学术搜索引擎Consensus口碑较好,2亿多篇论文的优质信源,再集合AI驱动的分析能力,答案总是会引用某个研究。

向Consensus提问“锻炼能提高认知能力吗”,它不忙下结论,而是写了个摘要,给了个表格,没有当作简单的“是否”问题来答。

我们对于AI搜索的期待是,在用人话交流的交互过程中,更快地提供更好、更多样、更可视化、更个性化的内容,回答更加复杂和具体的问题。

然而,与此同时,搜索的内容和生态也正在被AI破坏,仿佛隐喻了AI的一体两面。

未来,AI生成的内容肯定会越来越多。正反拉扯之中,找到更有用的信息,究竟是更难还是更简单,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。拿来就用的美梦还未成真,把AI当作工具,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人类才不容易伤心和失望。
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APPSO(ID:appsolution),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欢迎转发到朋友圈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最近发表

霞月

这家伙太懒。。。

  •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。